很多朋友想了解關于奧爾布賴特的一些資料信息,下面是(揚升行業網www.cookcountyplumbers.com)小編整理的與奧爾布賴特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,一起來看看吧。
本文目錄預覽:
一、她是美國首位女性國務卿,一生掌握7種語言,為何非要轟炸南聯盟
#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病逝# “猶太人才是世界的主宰者!”這是目前比較流行的一個論調。 因為很多人發現,華爾街的背后,有猶太財團的影子,世界知名科學家,猶太人占了大多數,甚至于老美的政壇里,也遍布猶太裔人。
其實這種說法雖然有點兒無腦,卻也不是沒有道理。美國第一位女性國務卿,奧爾布賴特,也是猶太人后裔。
奧爾布賴特的人生,其實相當傳奇。 她的童年在戰火中度過,先后在捷克、南斯拉夫、希臘、英國、瑞士等地度過。
長大以后,通曉捷克語、英語、法語、波蘭語、俄語、塞爾維亞語、克羅地亞語等7種語言。
你可以說她是天才少女,畢竟她在1949年移居美國以后,通過自身努力, 花了6年時間,同時收到了斯坦福大學、賓夕法尼亞大學、芝特·霍爾約克大學、丹福大學、韋爾斯利學院等大學的錄取通知書。
或許是猶太人的本能,他沒有選擇斯坦福大學這種一流高校,而是選擇了為她提供豐厚獎學金的韋爾斯利學院,開始學習新聞學。
值得一提的是,奧爾布賴特是比較同情難民的,她曾經坦然地表示:我小時候,也曾經是難民。那么她真的是難民嗎?
奧爾布賴特出生于1937年,所以說她剛出生,二戰就已經拉開了序幕。因此她的童年,的確是在戰火中度過的。
她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的首都布拉克,父親是一位外交官,長期在南斯拉夫的首都貝爾格萊德的大使館工作。
這或許就是奧爾布賴特學習新聞學的重要原因,一般來說,父親做什么,子女也會偏向于做什么。更何況,她老爹對她的影響還是相當大的。
1939年,還在學習說話的奧爾布賴特不知道,她的祖國捷克斯洛伐克,被德軍給占領了。希特勒撕毀了與英國、法國的《慕尼黑協定》,強行攻占捷克斯洛伐克的領土。
奧爾布賴特什么都不知道,就被父親帶著跑到了南斯拉夫的首都貝爾格萊德避難。在這兒呆了2周以后,奧爾布賴特又被帶往了希臘。
希臘依舊不夠安全,意大利對這里虎視眈眈,因此奧爾布賴特一家,又跑到了英國。在英國整天躲在防空洞里過日子,所以你覺得她是不是個小難民呢?
此后,奧爾布賴特的父親長期在英國從事新聞工作,同時幫助捷克斯洛伐克流亡政府,組建了情報部門。 奧爾布賴特逐漸長大,自然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家國破碎的傷感。
其實那時候,不僅德國不待見猶太人,整個歐洲都對猶太人不怎么友好。 為啥呢?因為猶太人掌握著更多的財富,這讓很多歐洲人不爽。
因此到了1949年,奧爾布賴特的父親決定,帶著一家人全都移民到了美國。那時候移民到老美那邊的猶太人,的確不少。
奧爾布賴特是個正兒八經的外來戶,這要放在任何一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,壓根就沒有出頭之日。能夠體面地活著就不錯了,還想從政?
更何況,她還是個女猶太人,這在歐洲那些國家看來,想從政就更加困難了。不過,老美本身就是個移民國家,大家都是外來戶,誰也別嫌棄誰。這倒是給了奧爾布賴特一個機會。
1955年,奧爾布賴特中學畢業, 進入韋爾斯利學院學習新聞學和政治學。
1959年,奧爾布賴特大學畢業, 進入《大不列顛百科全書》編輯部工作了2年。
1962年,自知學識不夠的她, 又跑到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攻讀國際關系專業的碩士,同年獲得政治學碩士學位。
1963年,她再接再厲, 又跑到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。
可以說,她的學業生涯一帆風順,一路讀到了博士。這段時間的學習,為她后來的從政生涯,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。一看就是學院派的打法。
畢業以后的奧爾布賴特,做了很多年扎實的工作。有時候幫助州議員籌集資金,有時候擔任總統競選班子的外交政策顧問。
這期間,她一直都是以智囊的身份出現在政壇,哦不,應該說她長期躲在幕后,始終沒有正面露面的機會。
直到1992年,奧爾布賴特遇上了克林頓。在克林頓的提攜下,奧爾布賴特成為了美國駐聯合國大使。這一任命,徹底改變了奧爾布賴特在政治上的命運。
看著周圍遍布的男性同事,奧爾布賴特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,她覺得屬于她的那個時代,終于到來了。因此第二年,她便以非常強硬的態度,將當時的聯合國秘書長加利給拉下了馬。
克林頓在1996年,任命奧爾布賴特為國務卿。這是美國 歷史 上,第一位女性國務卿。與其說美國有種族歧視,倒不如說,那個時候的美國還有性別歧視。
即使明面上一再強調,男女平等,實際上美國的女人嫁給男人以后,都要改成男人的姓。這就是赤裸裸的現實,而奧爾布賴特能夠在那種環境下,成為美國第一位女性國務卿,這可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。
很顯然,奧爾布賴特能夠成為國務卿,絕對不是因為她拉幫結派,而是實實在在的有能力,而且這種能力得到了克林頓的認可。
畢竟國務卿不像總統,總統整天在外面吹牛打屁,國務卿可忙得很,國家內外的任何事情,她都要負責處理,沒兩把刷子壓根上不了這個位置。
成為國務卿以后,奧爾布賴特的畫風依舊彪悍,經常以鐵血女性的形象出現在各種會議之中。她常常強調一點:別墨跡,快點兒把事兒解決了!
面對科索沃問題的時候,克林頓始終拿不定主意。這個時候奧爾布賴特強烈要求:用轟炸的手段,逼迫南聯盟總統米洛舍維奇出來談判。
因此,以美國為首的北約,對南聯盟實行轟炸,實際上出自奧爾布賴特的手筆。 這事兒之后,美國遭到了全世界的一片謾罵,畢竟轟炸的對象,包括了當地的平民,還有我們中國的大使館。
1999年5月8日,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該記得這個日子。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,遭到了美國戰斗機的轟炸,3人被炸死,20人被炸傷。
縱然此后奧爾布賴特連夜探訪中國駐美大使館,并且專門為此事道歉,可始終無法抹平這件事留下來的傷痕。
不光中國和其他國家對奧爾布賴特進行譴責,就連美國的《新聞周刊》,都將奧爾布賴特稱之為“冬日母獅”、“戰爭女人”。
這就是奧爾布賴特的鐵血手腕,她們一家人,曾經長期生活在南聯盟,也曾經在這里短暫避難。應該說,她對這里,不會完全沒有感情。
可是在針對科索沃問題的時候,奧爾布賴特卻毫不猶豫地要求用轟炸解決問題,這就有點兒讓人看不透了。
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奧爾布賴特的相關信息的介紹,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。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